中灵禅悟诗作选
兹将我本人所作的一些禅悟诗作发于此处。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一般不作注释,部分诗作简注及更多诗作内容参见本网《中灵诗作》栏目。
——灵宗先生
灵宗先生:正所谓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中灵文化能具有现在的宏大体系根源于我本人过往的不泄探索。对我本人而言,从曾经的立雪无门彷徨无措到现在坐居“九层之台”静观世界万象,这期间我整整走过近三十年孤身求道悟道的人生历程!近三十载春秋,悠悠隐修岁月,知音寥寥,唯有天地日月、风雨汗水相伴,其历程不谓不艰辛、不谓不坎坷,而今终铸成济世之大器,亦为大幸!故自作《求道诗》一首以为铭记其间历程:
求道诗
少小不知事无真,二九南柯梦惊魂。
万劫余烟随影去,百载何恋幻化身。
功名自此无心置,生死灵台溯源根。
九度寒艰寻道客,十年坎坷历心程。
皖北初行遗惆怅,浙南顿悟扫迷浑。
此前曾记宁江雨,而今只识雁荡风。
黄鹤楼前聆天韵,峨嵋山域印雪痕。
芒足踏破荆棘岭,赤手推开空慧门。
青冥常思蓬莱客,紫阙终晤道师人。
金诀妙法参玄奥,静室神修忘前程。
震震清音涤魅影,腾腾剑气荡妖尘。
星魂入体千秋耀,蟾魄凝辉万里澄。
灵烟永驻清虚境,法相庄严宝刹城。
日透云川松霞蔼,霾消绝谷风月伦。
沧桑历尽寻常过,方寸丛中隐乾坤。
随感
当年立雪叹无门,万法千功未尝真。
无心悟入灵禅境,始得清风邂红尘。
修真吟述连环三律
“连环体”诗是诗的一种特殊形式,各首诗首尾相接,连环相扣,一气连体,如转轳辘,故又称“轳辘体”或“连珠体”。因通常要求一韵到底,因此在创作方面有一定难度,致使平时并不多见。2010年10月,我凭着禅修功境中的灵感,侥幸作成三首连环诗。这三首七律连环诗是当时我在半天的禅修功境中,感受到一种极其宏伟的运功气象后顿然生起对宇宙对生命的超然觉悟之心,出了功境之后也不知道是哪来的神来灵感,便执笔一气呵成而作,以其记述我的有关修行感悟与运功景象,也是中灵行者世界的写照,实为可遇不可求之作。在此列出与大家分享。
一
餐霞饮日度昏晨,不患轮回苦海沦。
出世觉迷空五蕴,长生悟道法三清。
六识幻影千层嶂,一念回光万盏灯。
静看世间成与败,一枕黄粱悟浮生。
二
一枕黄粱悟浮生,从兹不做利名人。
九年面壁洗心相,一日圆觉澈本真。
顶上三光悬日月,胸中五气纳乾坤。
三千世界无片影,市隐尘窟运法身。
三
市隐尘窟运法身,法身运化天地人。
光涵北斗七星耀,气引南天百宿腾。
金锋碧剑伏龙虎,玉鼎云阙谒仙神。
紫气凌霄八万里,餐霞饮日度昏晨。
餐霞饮日:原指道教仙家吸食天地精气之法,这里用于描述中灵禅气道修功境界。
五蕴:佛教用语,五蕴即指色、受、想、行、识五种聚合,因其阻障自性智慧的生发,故须空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三清:道教名词,即玉清、上清、太清,乃道教诸中最高者,道家修仙以长生为要旨。
六识,佛教名词,包括,,,,,意识
一枕黄梁:也称“黄梁一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典故。
运法身:修行法门一般只有悟法身、修法身和证法身之法,通常而言证法身便是法的终极,中灵体系源于独有的“修炼世界”修法思想而悟创运法身之法。
诗中还有其他多个佛道专有词汇,如“三千世界”、“法身”等;同时还隐嵌我自身所悟创的修行法诀,如“一念回光万盏灯”讲的是中灵文化体系中“心灵觉照法”的修持境界;“市隐尘窟运法身”也是隐喻中灵体系独有的修行心法;而“三千世界无片影”则是中灵体系“运法身”之法中所要求的行功要领,同时也是宏伟运功境界的描述。从中可略窥行者世界的玄奇风采。
行者赞(一)
乾坤巍立蓄海山,气宇冲和日月光。
亿点星华千窍纳,九重铁鼓一箭穿。
三身四智超尘界,五眼六通洞宇寰。
大道真名谁可解?古今唯见行者传。
行者赞(二)
修真炼己是大雄,纳海吞天气如虹。
独享千峰云和月,共销百劫患与荣。
形逍身遍三千界,心定神存九亿空。
回首当年指月处,丹枫依旧立雪红。
注:九重铁鼓:比喻众生因无明业障致使灵智蒙蔽,犹被困重重铁豉之内,难以超拔,致使苦业重重。禅道修行,犹箭射九重铁鼓而穿,使灵智重见天日而得已超脱。
“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皆是佛教名词
三身指的是法身、报身和化身;
四智指的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做智;
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六通即是六神通,是指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六者。
第二首诗中的“劫”是佛教概念,指的是一个大宇宙的生灭时间
指迷破妄诗
苦海沉浮似轮周,此身不渡万劫愁。
真源不与迷执客,妄法难成慧悟身。
三剑劈开五行路,一点中分两界洲。
逢山不见一撮土,流水江中任轻舟。
诗中的“三剑辟开五行路”这句诗又高度概括了修行下手功夫。三剑者,源于佛家理念,所说的是戒、定、慧三剑。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能量属性,五行相生相克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因此也代表世界的各种规则和各种限制。五行亦为五形,有形便有所限,无形才能无限,才能通达大道,所以五行在这里也指我们自身所受的限制性思维格局、小我理念思想等。佛家讲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样才能获得解脱。但要如何才能跳出这五行限制呢?用佛家之法就是以戒、定、慧三剑铲贪、嗔、痴三毒,使本心清净,则真心自现妙用智慧,自然能够冲破一切思想束缚,从而能通达宇宙无限妙有造化,而获得身心解脱。
诗中“一点中分两界洲”讲的是空性、真心与妄心之关系。唯有证悟空性者才算见道,才能知真心与妄心、真境与妄境之别。如《西游记》中常讲到悟空离开唐三藏后唐三藏便会被妖精所变化的人相所迷惑,即是此意。证悟空性之后若能绵密保任此空性,便可自然证果。因此不悟空性、不知真妄心之别自古至今不知迷杀多少修行之士,以至于有“地狱门前僧道多”的说法。我常言无心乃涅槃之由,有念是轮回之种,邪欲乃地狱之门。很多外道修行者常以妄法幻术为真,而不以真心真性为本,而待大限一到方知从前错用功夫,到时悔恨已无及于事?就象辛辛苦苦地抚养孩子,等孩子长大以后却发现是他人之种而回归他人之有,自己却顿失所依,此是何等残酷之事?是以此中“一点”实是修行中的大事。
“逢山不见一撮土”喻指对世间万物能洞见其背后的“场性”本质,而不被其表面现象所束缚。对中灵修士而言,更能够在顺任其“场性”的基础上借助于中灵技术调整其“场性”,使事件的发展获得最为理想化结果,具有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以避免陷入宗教式的消极之中。修行入于“无我无境”之境方为真境,故此见山无山而见水无水,如行舟水上既不见江亦不见水,如此“江”“水”皆无之定我称之为“江水流舟定”。修行到此境界便有毫不费力之感,如顺水行舟,虽无目的却能到达彼岸,到此方知是“无为”,无为而能无不为。而末后一句便是此中境界描述。
顿 悟
平生不问因与果,亦缺金木运水火。
一夜雷声通幽处,从此方知我是我。
我是谁?我即本体,为自性,亦为天地之本性。然“本体虚空,不着一物”,故本体即是虚空,亦即是本来之我。此本来之我不在我身中,也不在我身外;但也在我身中,亦在我身外;在一切万物之中,亦在一切万物之外;既在宇宙之中,亦在宇宙之外;在五行之中,也在五行之外。
我似乎是永恒地存在于一切之中,但又似乎从未存在过。我虽同万物一道生灭,但也游离于生灭之外;我虽于微秒之间历亿万次生灭,但却能于生灭之中超越生灭。是故,我无在而无不在,无灭而无不灭,无生亦无不生。生灭皆自性尔,故唯自性无生灭。故宇宙有成、住、坏、空之期,而我之本体——虚空、自性,却万劫不易、亘古恒常、如如不动。
这便是我所见及的真我本相!
自性之悟
万物虽生我未生,乾坤有灭我无灭。
若问我性于何处,月满长天水满江。
生灭皆为自性,故乾坤万物有生灭,而自性则亘古如一,不增不减,故能于生灭之中而能超越于生灭。自性如月,月印千江既非我有心,亦非我无心,我自使然也,江中有月无月、有水无水、或水涨水落关我何事?若明此理,则可使性与识分离,了悟我的思想实与我无关,也就是使我与“我”分离而使心身脱落,便可当下了悟一切皆为我却亦无关于我。六祖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若明自性之理,纵然世道浊俗,我却能孤虚超然于世外。从此生灭不关我事,成败亦无关我心,即使历事如蓬舟遇浪,似柳絮迎风,亦可若巅峰观云而自享超然也。若能明悟此理,则见性有期,成道可待。(作于2010年3月23日)
缘起生灭
哲圣凡愚两重天,只因慧悟与人先。
眼前虽处水山境,不见水山在眼前。
生灭只于微刹末,有无方见大道巅。
识得缘起空中幻,腾转乾坤不羡仙。
佛家著名经典《圆觉经》讲“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如果能够“看”到世间万物的空幻本相,那么人的精神便会生起超离世间各种束缚之心向,当能够达到超离世间各种幻象束缚之时,便能达到各种觉悟境界。这首诗可看成是我本人对宇宙空幻真相的领悟之作。
因我在功境中感悟到的世界真相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跟现代物理学上的量子理念有相通之处,所以我平时亦喜欢借用一些量子学方面的概念来解释世界,比如在我的文章《量子宇宙秘密与生命解脱层次浅谈》中讲过解脱的三种境界分为:肉体解脱、灵体解脱和虚体解脱。同时我认为这三种解脱境界分别对应于原子层次、量子层次和超量子层次。对于我所见及的世界真相,用我平时常说的一句话来描述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我不知道你看到什么,但我所看到的只是量子的震荡以及量子震荡所形成的运动轨迹,如此而已。因此诗中“眼前虽处水山境,不见水山在眼前”,便有此中内涵。而“生灭只于微刹末”者,言宇宙生灭实相,犹量子物理学上所说的“普朗克时间”值,其数值为10的-43次方秒,故称为“微刹末”。于静虚中若能感此功境,于心中当有极其壮观场景,似乎亿万宇宙皆如虚空中吹出的气泡一样,其生灭均与“我”无关,是以,“我”虽同宇宙一道生灭,但却能于生灭之中而超越生灭,到此即知《金刚经》“梦幻泡影”为何指。诗中另句“有无方见大道巅”是说超量子虚空意识驱动量子震荡产生虚空动力而创造整个宇宙,是以大道之妙,全在于空无中生万有,故禅家所得真空境界非毫无生气之顽空与枯空,而是能够化生万有之真空,是以无有转化之道可称为“大道之巅”。知空无,则见缘起生灭,亦明由凡入圣之途,故能“不羡仙”。(诗作于2010年10月17日)
天地灵心咏
神功幻术何足奇,天地灵心道所依。
无弦曲中听造化,凡夫亦可成圣迹。
心 悟
人性即佛性,俗情是道情。
离情休问道,无念莫参禅。
打虎英雄劲,悟觉烈士心。
万般皆灭尽,方知形外形。
知音叹
二十年来未吐真,只缘志向出群伦。
自从一梦南柯后,便视功名若粉尘。
紫府金章穷圣道,阎浮墟影觅法身。
万仞冰崖谁知己?禅心一味语何人?
独孤行
御剑苍穹,横渡虚空。
独行三界,万境同融。
知白守黑,何拘雌雄。
壮士怀柔,气吞虎龙。
喜乐由心,抱道始终。
沧海桑田,随意从容。
山河万里,渺若轻虫。
乾坤浩瀚,只在囊中。
紫府神游,志极九重。
天上地下,我与谁从。
众里寻伊,无觅芳踪。
禅心谁共,水月青空。
注:知白守黑:源于老子《道德经》章句“知其白,守其黑”。
独孤吟
百亿须弥微刹见,三千世界一毫牵。
禅心臻境谁共语,云水青山天外天。
修真心语
多年不敢吐真音,恐惊星月坠凡听。
独步千峰凌至顶,密研三教创法英。
万缘总是菩提意,百念皆关般若心。
漫道灵山隔鹫岭,侧首回眸便见君。
作于2010年12月9日
红尘四十年印记
红尘漂度四十年,寥落知音隐挚言。
九炼阴识趋正果,百消妄法向真源。
无心铸就离尘志,静享婆娑出世闲。
从此不说禅与道,苍穹倚剑独云天。
作于2010年10月9日
感悟中灵“修炼世界”心法有感二首
一
浩渺太虚一芥藏,先天妙药坎离乡。
立鼎虚空煮天地,于中炼就不死丸。
二
上药三品精气神,先天妙谛少人闻。
虚空大道谁能识,啸引九天龙虎腾。
注:前首诗中隐含中灵文化体系中的“修炼世界”理法功诀,虽只数言,但其理义无限。
咏中灵禅气道修真法
习禅入空性,御气生妙有。
空有两相证,乾坤造物功。
三千功行满,云泥化金光。
笑看玄玄身,谁能与我同。
禅道文化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成分。相比之下,佛家禅法注重开悟而视身体为“臭皮囊”,故而忽视对身体的葆养功夫,以至于常有道家修炼者说佛家禅法无助于形体养生;而道家修行者往往过于“重视形体养生”而致使于生命觉悟方面有所局限,以至于佛家信徒常因此而讥其为“守尸鬼”。故此两家各有所长亦有所短。
中灵文化修法体系的一大特色是讲究“禅气兼修、佛道双成”,故其修法也称为禅气道修行法。禅为佛家之绝学,气乃道家之妙术。由于中灵文化创始人灵宗先生二十多年来既修佛法又研气道,故中灵文化取其两家之精华,在以佛家禅宗思想心法为主导的前提下,大量融合了道家炼气炼神养生之法,既修佛家禅觉以明悟宇宙生命之真理,又以道家炼气御气之法与乾坤万物通融一气,从而能引御万物之气场壮我身心,致使色身与法身皆得成长强大,在追求开悟见性的同时,也弥补了佛家禅法在形体养生方面的不足。是以既能取两家之长,亦能摒各家之短,是为特色。
另外,禅气道修行法讲究以禅法悟空性,结合道家气学以生妙有,领悟空空生妙有之造物境界从而生发成事智慧,注重为国家为社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倡导于入世事业中修证出世道果,是以更具积极性与现实意义。这也是中灵文化所内秉的优越文化品质的体现。
咏灵性管理学
行航商海势多迁,问道中灵启鸿篇。
决事前庭听细雨,治图后院烹小鲜。
身入红尘处繁务,神游紫阙会云仙。
参得神光驻明府,志在巅峰一片天。
注:烹小鲜,源于《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之句。
中灵法界金身法修炼有感
法界金身实无身,虚空本体道气根。
动如不动生无生,三千世界属咫尘。
有果非因无来去,清虚寂灭觉冥恒。
身驻微毫遍万界,心于一刹历千劫。
万法皆空复万法,众生渡尽还众生。
亿域无边源一体,虚空之用不为空。
神圣仙佛俱如此,三十二相本非真。
中灵自有金身诀,留待有缘参详深。
诗作于2009年4月10日
中灵文化初创偶感
二九年华暗茫伤,南柯梦觉勒马寒。
廿载隐修寻大道,一念涵虚逸宇寰。
只向灵山觅真觉,志在红尘辟道场。
识得万象虚空体,江月云天任自然。
注 :“江月云天”者是源于我喜欢的一首平炉尊者的禅诗:“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此诗中所言的“只向灵山觅真觉,志在红尘辟道场”便是我的梦想,我希望随着中灵文化体系的完善,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的高阶成长和成就。未来,我希望借助中灵文化的传播,能够在纷繁的现代化生活环境中引导更多的生命去寻找自我生命的灵性成长之路,以使倍受现代社会各项事务繁扰的人们在生命中享有一份巍巍雪山的纯净、广阔大海的激情、白云出岫的从容、野鹤无拘的自在以及遥远天际的空灵…
偶 感
天地真灵钟,乾坤正气宏。
玄功参造化,慧智澈圆空。
喜乐随常性,荆疮任前途。
谁识大道本,万境总同融。
天问
青天荡起阴云,地水火风齐吟。
大道沧桑既隐,伪学当令横行。
众生轮转无明,只缘欲壑难平。
妙法三乘于心,何日九天凤鸣。
借我五千天骑,誓保乾坤清宁。
创业自咏
二九苦修誓梵行,廿载隐真志气盈。
伟愿凭添创业感,凡怀总激济世情。
山水独知烟霞客,风尘难掩道禅心。
功名岂是平生意,闲看巅峰万里云。
传道自勉诗
余当年因未觅真法,心煎难言,遂于佛前发愿许诺他年若得法必与世分享以利诸有缘。而今得遂心愿而创“中灵”法系,不敢忘言,故作此诗以自勉。
红尘普渡道千钧,莫忘当年立誓情。
三十六宫菩提现,报得佛恩了愿心。
禅悟二则:补记我的“清江开悟”事件
一
一尘一水尽真经,粪土凡夫佛显形。
时人不认真法理,只缘空诵金刚经。
二
朗朗乾坤日月清,平生只为大道吟。
金丹舍利非上术,佛祖仙尊是假名。
经卷万车无一字,法身千亿显凡形。
有人问我灵山路,觉海心舟水连云。
修行随笔几首
一
心动风不动,缘生树未生。
人停桥在走,尘境无纤尘。
二
万缘俱假类,乾坤一幻生。
欲以心入道,心却无所寻。
三
夜黑无影日悬光,闹市喧嚣若空山。
潮起钱塘连天尽,不见滴水落腾江。
注:此诗看似矛盾与荒诞,既言“夜黑无影”又如何能“日悬光”?闹市喧嚣,空山寂静,二者怎能相若?其实这两句与末句不见水落江都为对空性悟境表达。唯见空性方可入道,保任空性即是证果。 作于2010年5月11日
四
广参儒释道,勤修精气神。
虚空涵亿宇,万化见本尊。
五
气和天地净,心空宇宙通。
但怀赤子意,证道平常功。
六
一粒玄珠至宝丸,非金非玉胜仙丹。
长在身中人未识,却从身外觅偏方。
修真随笔
忘却龙虎弃河车,性海澄空绽真如。
真仙未必九天驻,佛祖原来是凡夫。
注:此诗作于2010年2月27日,“龙虎”、“河车”皆为道家修炼方法术语。修真之要,在于不存一切法,不着一切相,故能于无法之中见真法,于无相之中见真相,如此便能显化灵根佛性。佛性家家有,处凡愚不减,在圣贤无增,仙佛亦同凡人无异也。
无心咏
只见千江印明月,明月何曾照千江。
有心堪作无心用,一笑拈花会有时。
佛 与 魔
孰是佛?孰为魔?此为千古修士道不清之话题。以我之所见,佛魔本为一体,尤如一硬币之两面,唯人心而有别。常见世之修士喜佛而畏魔,不知执于佛则非佛,执于魔则是魔,其理大意如是。
中灵修真体系中有极为独到的炼魔成佛之法,即是以佛入魔、化魔、炼魔、度魔、转魔成圣之道,其效用不可思议,可使人立证佛、魔两空之境。为古今之修士所不闻,今作一偈以言之。
佛入魔心魔亦佛,魔生魔灭不为魔。
证得魔空佛亦空,方信我身通大罗。
注:大罗,指的是道教中最高的大罗天界。道教三十六天最高一层,称大罗天,乃最高最广之天也。体系中的最高等级者称为大罗天仙,意为一切时空永恒逍遥的不朽不灭仙人。
作于2010年5月4日
破幻体妄神诗
幻体妄神难为真,磨砖作镜岂可成?
天机至妙空中有,对景无心是道人。
红尘炼心(一)
静定心空远,遥听天外天。
海山凝真性,日月铸琪辉。
神气藏光电,坐行隐风雷。
襟怀揽世界,云水色无边。
悟 缘
万象因缘自具生,是非成败不由人。
千帆齐竞渡沧海,一叶轻舟浪无痕。
守 境
一灵照大千,乾坤独湛然。
身现山河影,影形幻色身。
有念风吹泡,无心水流江。
守得灵虚境,何处非道场?
观心觉念
空其所见,静观其变;
变守其定,定而不定;
念念出离,念念觉空;
觉无所觉,空无所空。
红尘炼心(二)
一气乾坤亿宇涵,修行到此已登堂。
生生死死明禅意,是是非非断拢烦。
常境即为真境地,俗情本是道情场。
且将万事融空定,驰骋江山舞风澜。
静修吟(一)
独坐静修身,乾坤万里巍。
凝神运天地,定慧悟轮回。
信口餐银汉,摇身落紫晖。
九天三界外,笑问与谁归。
静修吟(二)
少小曾萌青云志,壮时每叹光阴催。
千载烟飞一瞬逝,不如长驻灵台辉。
心济壶中炀日月,神存天外运乾坤。
此身犹是尘中鹤,云影苍霞戴星归。
修行随笔一首
精神笼盖天地间,震荡乾坤运海天。
没隐红尘人不识,裂云深处腾紫烟。
修悟偶得
大道圆成一物无,内景天机现真图。
把酒临风休言事,旭日青空照碧湖。
修炼功景诗一首
静定凝太虚,寥然龙虎腾。
举足山海没,仰首曜星沉。
形超三界去,岂向六道沦。
识得此中妙,九天共尊神。
中灵修身要义诗四首
一
大道之身非凡身,假身灭尽见真身。
若然不悟其中妙,万劫终归六道人。
二
身在身中不见身,只缘未悟如来真。
万化源头谁是我,宇空兆亿纳纤尘。
三
彼身灭尽此身成,亿宇时空任挪腾。
随心生化无量劫,不为仙佛亦为神。
四
真身亦为虚幻物,破执长生渡此身。
吾今既得空空法,重入轮回做众生。
天心吊古
独守天心聆道音,茫茫玉宇几人清。
生生死死红尘梦,恍恍惚惚青冥云。
千古英雄千古事,万山青塚万山林。
古来贤圣归何处,静倚灵台与天行。
传道感怀
芸芸尽逐烟,不识性命圭。
空揽万卷机,未知与谁归。
随想偶得一首
既识来处,便知归途;
红尘如梦,且听风吟。
以物观物,超然于物;
随心化心,了然于心。
醒世劝修诗,
灯红酒绿何堪夸,富贵从来镜里花。
八百功名随泡影,三千风月伴黄沙。
千江望断千江去,百年梦尽百年徊。
笑侃当年封侯志,几人从此到蓬莱。
作于2010年7月14日
|